当前位置:优质作文网>写作素材>名人故事>名人机智故事

名人机智故事

时间:2022-07-28 20:21:51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名人机智故事

名人机智故事1

  一天,一个农民拉着一车南瓜去集市上卖。他神气的坐在三匹马拉的大马车上,迎面遇到了一个老爷。

名人机智故事

  老爷不认识南瓜,就好奇的问:“喂,你车上装的是什么东西?”农民灵机一动,说:“这是‘马蛋’呀!它可以孵出天下少有的骏马。”

  老爷是个爱稀奇的人,他眼珠转了一转,决定弄一个‘马蛋’孵出匹骏马骑骑。老爷没有还价,买下了农民的一个南瓜,并要农民交给他孵‘马蛋’的方法。农民拉着一车南瓜,随老爷去他的庄园。

  “你赶快说说怎样孵‘马蛋’吧!”老爷简直迫不及待了。农民说:“你得在窝里待上三个星期,一刻也不能离开,否则就孵不出马驹子了。”老爷带上足够三个星期吃的.干粮和水,和农民一起去选搭窝孵蛋的地方。

  农民把老爷引到森林里,挑了一颗又高又直的大树,在上面大了个窝。他帮老爷爬上树,让老爷蹲在窝里,然后就自己回家了。

  老爷蹲在窝里,蹲了一天又一天。到了第四天,他躺在窝里睡着了。睡梦中他翻了个身,一下把窝压垮了。木棍噼里啪啦的掉在地上,老爷也摔了个仰八叉。老爷揉揉屁股做起来,南瓜摔碎了。当窝垮下来的时候,吓得树下一只兔子没命地逃走了。

  老爷看到有个黑影从眼前掠过。他后悔不已,自言自语地说:“马驹子才那么大就跑了,真可惜!我还要买些‘马蛋’来孵。”

名人机智故事2

  太阳有福气

  1932年,大文豪萧伯纳访问上海,幽默大师林语堂上船去接他。林语堂说:“这里许多天来,大风大雪,今天才放晴,你真是好福气,一到上海就看见了太阳。”

  萧伯纳笑道:“还是太阳有福气,能在上海见到我。”

名人机智故事3

  迷人的猴子

  达尔文被邀赴宴。宴会上,他恰好和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士并排坐在一起。

  “达尔文先生,”坐在旁边的美人带着戏谑的口吻向科学家提出疑问:“听说您断言,人类是由猴子变来的',我也属于您的论断之列吗?”

  “那当然喽!”达尔文白了她一眼,彬彬有礼地答道:“不过,您不是由普通的猴子变来的,而是由长得非常迷人的猴子变来的。”

名人机智故事4

  曼德拉有一次在全非洲领导人参加的重要会议上演讲,因为年龄大了不小心把讲稿的页次弄乱了。这本来是一个很尴尬的事情,但是曼德拉却出口不凡:

  他一边整理讲稿一边风趣地说:“你们要原谅一个老人把讲稿的`页次弄乱,不过我知道在座的有一位总统,也曾经把讲稿弄乱,但是与我不同的是,他没有发现而是照样往下念。”

  会场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因为演讲中断而带来的尴尬也烟消云散。

  到演讲结束的时候,曼德拉又来了一次幽默。他说:“感谢大会授予我卡马勋章,我现在退休在家,如果哪一天缺钱花了,我就拿到大街上去卖,我知道在座的有一个人一定会花大价钱买的,他就是我们的总统姆贝基。”

  姆贝基和在座的所有的人都被曼德拉的幽默而感动,他们起立为曼德拉鼓掌,目送这位风趣的老人退场。

名人机智故事5

  约翰逊26岁时曾被任命为全国青年总署德克萨斯州分署署长。他在任期间,对手下人十分严格,喜欢指出他们做错的地方。一次,他走过一个同事的座位,看到他的办公桌子上堆满了文件,就故意提高嗓门说:“我希望你的思想不要像这张桌子一样乱七八糟。”这样,同一个办公室的人都听得一清二楚。这位同事费了好大的劲,才在约翰逊第二次巡视办公室前把文件整理好了,并清理了桌面。约翰逊又来到办公室时,一看原来乱糟糟的'桌面变得空空荡荡,于是说:“我希望你的头脑不要像这张桌子一样空荡荡。”

名人机智故事6

  比财富

  有一个地主故意奚落普希金:“我俩的财富谁多?”

  “那很难说,”普希金回答,“您有几百个农奴,可若是管家不给您从农村送钱来,您就会没有钱花。我呢。虽然只有36个字母,它们却能随时保证我的开销。”

名人机智故事7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名人机智故事8

  天才幽默大师卓别林曾被歹徒用枪指着头打劫。卓别林处于劣势,所以不做无谓抵抗,乖乖奉上钱包。

  但是,他对劫匪说:“这些钱不是我的,是我的,这些钱被你拿走了,老板一定认为我私吞公款。,我想和你商量一下,拜托你在我帽子上开两枪,证明我被打劫了。”

  歹徒心想,有了这笔钱,这个小小要求当然满足了,于是便对着帽子开了两枪。

  卓别林再次恳求:“兄弟,可否在我衣服和裤子上再各补一枪,让我老板更深信不疑。”

  头脑、被钱冲昏头的劫匪统统照做,6发子弹全部打光了。这时,卓别林一拳挥去,打昏了劫匪,取回钱包喜笑颜开地离去了。

  机智的`人往往能依靠自己的摆脱困境。

名人机智故事9

  马克·吐温有一次到某地旅店投宿,别人事前告知他此地蚊子特别厉害。

  他在服务台登记房间时,一只蚊子正好飞来。

  马克·吐温对服务员说:“早听说贵地蚊子十分聪明,果如其然,它竟会预先来看我登记的房间号码,以便晚上对号光临,饱餐一顿。”

  服务员听后不禁大笑。

  结果那一夜马克·吐温睡得很好,因为服务员也记住了房间号码,提前进房做好灭蚊防蚊的工作。

名人机智故事10

  一次,乾隆皇帝想开个玩笑难难纪晓岚,于是就问道:纪卿,忠孝二字作何解释?

  纪晓岚回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为孝。

  乾隆立刻就说道:我以君的身份命你现在就去死!

  这……臣领旨!仓促之间,纪晓岚不知皇上的用意,只得应道。

  那你打算怎么去死?

  跳河。

  好,你去吧!

  顿时,群臣无不惊讶万分,谁也没想到突然会发生出这样的变故,一时间都为纪晓岚担心。可是,机智过人的纪晓岚在外面转了一圈,不一会儿又回来了。

  乾隆忙问:你怎么没死?

  纪晓岚回答说:臣到了河边,正要往下跳的时候,谁知屈原从水里向我走来,还拍着我的肩膀对我说:‘晓岚,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想当年,楚怀王是昏君,不辩忠奸,我不得不死。可如今皇上圣明,你要是真死了,后人岂不会说皇上诛杀忠良吗?你应该回去问问皇上是不是昏君,如果皇上说是,你再来死也不迟啊!’臣想,屈大夫说的也有道理,特回来禀报皇上,请皇上定夺。

  乾隆听了,不禁哈哈大笑,说:好一个巧舌如簧的纪晓岚,朕算服了你了。

名人机智故事11

  李崇,西汉哀帝时人,自幼聪明好学,知识渊博,是当时有名的神童才子。由于他的父亲因公殉职,他十三岁便继承父职,被派到寿县(古县名,今安徽寿县西南)任县令。

  十三岁的娃娃来当县令,这在寿县可是从来没有过的奇闻。他到任的第二天,所有的社会名流,都衣冠楚楚地来到县衙,名义上是来为新县令接风,表示欢迎,实际上是来看看热闹。李崇见状,心中早已明白,也想乘机露一手让众人口服心服。他在发表完就职演说之后,又特意加了两句:“食一方父母,为一方办事,诸位有什么疑难问题,尽管讲来,本县令定当为之排忧解难!”

  大家听了,都觉得这位县令别看年龄小,口气却不小,很想给他出个难题,但一时又想不出来,只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从何说起。倒是那位县师爷胸有成竹,他也想看看这位娃娃县令到底有没有真本事,于是走上前说道:“县太爷新到,我本不该提这件事,既然县太爷有话在先,我能不能说说?”

  李崇说:“但说无妨。”

  师爷道:“这可是件难断的案子。”

  李崇说:“不怕,现在就可以升堂,当众审问!”众人一听,觉得小县令出语不凡,连那位师爷也没想到他回答得这么干脆利落,于是便向衙役们喊道:“带告状人苟泰和赵泰上堂!”

  李崇一听,心中就有点嘀咕:“怎么两个都是告状人?谁是原告?谁是被告?”当他接过两个人的状子看完后,方才明白:三年前,苟泰的亲生儿子丢了,后发现在赵泰家中。苟泰去赵泰家要,赵泰不给。两人吵了起来,一个说是霸占,一个说是冒领,两家无法解决,方来县衙告状。苟泰告赵泰霸占自己的亲生儿子;赵泰则一口咬定儿子是自己亲生的,状告苟泰冒领,企图强行夺去他的儿子。

  按说,这个案子本不难断,让那小孩自己说谁是亲生父亲不就清楚了吗?可师爷说,前任县令就是这样判的,那孩子一口咬定赵泰是他的父亲;可苟泰又喊冤说,孩子丢失时,只有两岁,三年后怎么还能记得亲生父亲的模样?前任县令又问苟泰:“你凭什么一口咬定赵泰的.儿子就是你的亲生儿子?”苟泰不服,反问县令:“那你凭什么又一口断定他不是我的亲生儿子呢?难道只凭孩子的一句话吗?”县令被问住了。后来,前任县令调走,就把这个案子搁下了。

  李崇听完师爷的介绍,也觉着这个案子有些棘手。众目睽睽之下,李崇突然当众宣布:“本案需要继续调查,将告状人和孩子都暂留府中,一月后的此时,定分是非。”

  众人走后,李崇让师爷将苟泰和赵泰临时拘留,将孩子单独关在另一个地方。

  一月后,来看热闹的人更多了,李崇则胸有成竹再次升堂。当衙役们将苟泰、赵泰带上堂来之后,李崇突然变得心情沉重,显出一副十分内疚的样子说:“实在对不起,由于本官失职,看管不善,孩子前几天突然患病卧床,经医治无效,已于今日早晨死亡。所以这案子也没有再断的必要了,诸位请回吧!”

  众人一听,全都愣住了,但又都没有走,定要看看这娃娃县令怎样给孩子的父亲交待。

  苟泰一听,嚎啕大哭,并要求把儿子的尸首带回去厚葬。赵泰则故作气愤地说:“什么县令,如此草菅人命,把好端端的一个孩子给弄死了。我决不会就此罢休,定要继续上告!”说着拔腿就走。

  李崇见状,心中已明,猛地大喝一声:“赵泰,你强占别人的儿子,想就此走了吗?衙役们,快把他给我押上来,重打四十,轰下堂去!”

  众人看着,无不莫名其妙。

  这时,只见李崇不慌不忙,令人将孩子带了出来,对苟泰说:“请你把孩子带回去吧,以后可要看好啊!”

  直到这时,众人才明白过来,无不为李崇的机智聪明拍手叫好。

  据《后汉书》记载,公元8年,王莽篡汉后,李崇以其才华出众被调入京师,深得信赖,后又于公元16年,奉命出使西域,为沟通边境少数民族和中原的关系做出了贡献。

名人机智故事12

  大错与小错

  有人问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小错与大错,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他风趣地回答说:“假如你从酒馆里出来,勿忙中把自己的布伞留在酒馆,而错拿了别人的绸伞,那么这是小错;但是你出来时错拿了别人的布伞,而把自己的'绸伞丢下,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名人机智故事13

  肥雁飞不动

  德国科学家奥图和他的兄弟在研究滑翔机的时候,生活非常艰苦,一天维持一顿饭都很困难。女房东同情地看着这对消瘦的'兄弟说:“你们是怎么回事?花那么多钱买些没有用的东西,连饭都吃不饱,像流浪汉似的!”

  “噢,太太!你怎么糊涂起来了?”奥图笑着说:“你要知道,我们是故意勒紧裤带的,要知道,雁一肥,就飞不动了。”

名人机智故事14

  因为张大千留有一口长胡子,闹出一个笑话。

  在一次吃饭时,一位朋友以他的长胡子为理由,连连不断地开玩笑,甚至消遣他。

  可是,张大千却不烦恼,不慌不忙地说:“我也奉献诸位一个有关胡子的故事。刘备在关羽、张飞两弟亡故后,特意兴师伐吴为弟报仇。关羽之子关兴与张飞之子张苞复仇心切,争做先锋。为公平起见,刘备说:‘你们分别讲述父亲的战功,谁讲得多,谁就当先锋。’张苞抢先发话:‘先父喝断长板桥,夜战马超,智取瓦口,义释严颜。’关兴口吃,但也不甘落后,说:‘先须长数尺,献帝当面称为美鬃公,所以先锋一职理当归我。’这时,关公立于云端,听完禁不住大骂道:‘不消子,为父当年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这些光荣的的战绩都不讲,光讲你老子的一口胡子又有何用?’”

  听完张大千讲的这个故事,众人哑口,从此再也不胡扯胡子的.事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大千要从上海返回四川老家。他的家生设宴为他饯行,邀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等社会名流作陪。宴会开始,张大千向梅兰芳敬酒说:“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梅兰芳不解其意,众宾客也莫名其妙。张大千含笑解释道:

  “你是君子——唱戏动口,我是小人——画画动手。”一句话引得演堂大笑不已。

名人机智故事15

  韩信,淮阴(今江苏省淮阴市)人,在中国古代史上,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由于他相貌平平、口齿笨拙,常被世人看不起,曾受“胯下之辱”。他初投项羽,不被重用;后投刘邦,因官小而逃离;直到“萧何月下追韩信”之后,才崭露头角;又以“陷之死地而后生”的策略,成就了汉室天下,被封楚王,扬名四海。

  其实,韩信从小聪明好学,爱动脑子。许多在成人看来解决不了的难题,只要让他遇上,往往迎刃而解。韩信分油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例。

  有一天,他上街玩耍,在一家油店门前见两个人争吵。这一个指手画脚,吹胡子瞪眼,喋喋不休,那一个摇头晃脑,面红耳赤,唾液四处飞溅。不一会儿便围了很多看热闹的人。年只十一二岁的韩信觉得好奇,分开人群,挤进里边,静听事由。不大一会儿,他便明白了两人吵架的原由。

  原来,这两个吵架的人都是油店老板,当初合伙投资开油坊,由于账目老是对不上,常常发生争执,都怀疑对方私下拿去了。结果,疑来疑去,都觉着吃亏,决定关门分手。器具卖了,钱财分了,最后缸里还有十斤油,因为分不平均而争吵起来。他们分油的量具只有两件,一个是能装三斤的油葫芦,一个是能装七斤的油罐,可是倒来倒去,总是分不均。

  小韩信弄清原因后,走上前去说:“二位有什么可吵的,不就是这点事吗?我来给你们分。”

  有的人见了,觉得这个小孩子口气太大,指责说:“我们这么多人都想不出好办法来,你一个小毛孩子,懂得什么?快一边去!”还有的说:“这里已经够乱的了,你一个小孩子,别再掺和了。”

  对于人们的`讥讽、指责,小韩信置之不理,他一会儿拿起油葫芦看看,一会儿看看缸里,一会儿又掂掂油罐,随后哈哈大笑说:“完全可以分均,你们怎么就想不到呢?”

  两个老板一听,顿时不再吵了,惊喜地对韩信说:“小兄弟,你说说看,怎么分法?”围观的人也一个个瞪大了眼睛。

  只见小韩信不慌不忙地对油店老板说:“你这缸里共有几斤油?”

  老板甲说:“十斤。”

  小韩信又问:“你这葫芦能装几斤?”

  老板乙答:“三斤。”

  “这个罐子呢?”

  老板乙又回答说:“七斤。”

  小韩信这才对老板乙说:“请你先将葫芦装满,分三次装进油罐里,直到装满为止。”

  老板乙照做了,小韩信问老板乙:“现在你葫芦中还剩几斤?”

  老板乙回答:“还有二斤。”

  韩信又问老板甲:“缸中还剩几斤?”

  老板甲说:“剩一斤。”

  韩信又对老板甲说:“请你把罐子里的油全部倒入缸内,把葫芦里的油倒入罐内,想想看,缸内几斤?罐内几斤?缸里比罐里多几斤?”

  老板甲说:“罐里二斤,缸中八斤,缸中比罐里多六斤。”

  众人一听,高兴地抢着说:“再从缸中灌出一葫芦不就分开了吗?真是好办法!”

  两个老板笑着对韩信说:“小兄弟,太谢谢你了。”众人也齐声“好聪明的孩子。”

  韩信刚满十五岁那年,身材已有七尺。因他父亲早丧,没有给他留下其他财富,只有一把利剑,是他的全部家产。韩信自幼用这把剑习武,很是珍惜,常常挂在腰间。由于他当时武艺不精,又剑不离身,有点装模作样,所以常常受人讥笑,就连比他小的孩子也瞧不起他。

  这一天,韩信又腰挂宝剑外出游逛,见一个孩子也在练武,围观的群众不断叫好。他没挤进去观看,照常走他的路。但那练武术的孩子却看见了他,便停下练武,上前拦住韩信,当面嘲笑说:“韩信慢走。我来问你,你也是天天习文练武,但到现在还是文不精,武不透,还天天腰挂宝剑出来溜达,装模作样,难道就不知羞耻吗?”

  韩信抬头一看,见是屠户的儿子,便没有做声。因为他知道,屠户的孩子年龄虽然比自己小,但武艺是远近闻名的,自己是惹不起的,所以只好不做声。

  那屠户的孩子见他不说话,更加得意,便进一步羞辱韩信说:“你别不说话,我今天就想看看你有没有胆量。如果有胆量,就刺我一剑,我就放你过去;如果不敢,那就得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屠户的孩子说毕,便叉开两腿,站立在路的中央,挡住韩信的去路。

  韩信见屠户的儿子如此羞辱自己,不由得血往上涌,两眼冒火,恨不得一剑将他刺死。但韩信又一想,鲁莽不得,如果一剑将他刺死,自己就要犯法坐牢;再说谁知道他会不会还手呢?如果他还手,自己定败无疑,到时候不是更丢人吗?只怪自己平时不肯用功,武艺不精。想到这里,韩信把火压了又压,最后忍辱将身子匍匐在地上,从他的裤裆下爬了过去,惹得围观的群众哈哈大笑。韩信也只得紧咬钢牙,跑回家去。

  韩信受了“胯下之辱”,羞愧得无地自容。他从此深刻地认识到:人不刻苦磨练,就学不到本事,人无本事就要受人欺侮。于是,韩信便关门闭户,苦读兵书,一心练武,再未挂剑外出溜达。一晃半年过去,韩信终于掌握了文武的真谛。

  不久,韩信几经周折,以文武全才被萧何推荐给汉王刘邦,任命为大将。此后,韩信又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妙计,打败章邯,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在楚汉战争中,韩信率领大军,南征北战,最后在垓下,又用“十面埋伏”和张良的“四面楚歌”之计,使项羽兵败逃亡,后自刎于乌江。他帮助刘邦取得了汉室天下。

【名人机智故事】相关文章:

名人故事07-28

经典名人故事12-04

名人的故事11-02

名人的故事08-20

经典名人故事03-18

名人成长的故事07-29

心态名人故事04-12

世界名人故事11-10

机遇名人故事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