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质作文网>体裁作文>观后感>《同桌的你》观后感

《同桌的你》观后感

时间:2023-09-24 18:45:0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同桌的你》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同桌的你》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同桌的你》观后感

  《同桌的你》观后感 篇1

  十年前的你在哪里在做什么周围的人是怎么样的呢?是无忧无虑带着天真的眼睛看世界,还是步入少年的时代充满憧憬,甚至已踏入社会迎风向上?

  林一,也就是故事中的男主角,十年前的某一天他遇见了那个将来十年都在他生命中徘徊的女生,她是周小栀。

  一段爱情的开始原因之一就是避免不了的眼缘,直白的我们称之为:一见钟情。

  而校园中避免不了的是幼稚的欺负,但它似乎隐隐促成了故事的开始。

  她被欺负,他为她出头,一次又一次,脸上越加明显的伤痕在我们当时看来有些搞笑,却正好反映了那时青涩的感情。喜欢你,就帮你打架。

  爱情是互相的。

  在电影中,林一为了周小栀打架哪怕被打的头破血流,演奏同桌的你用唯一会使的乐器转班到她的班级哪怕他的文科加起来不到60,好好学习从最底层而考到厦大,军训时拿到标兵……周小栀为了林一放弃北大,放弃去美国的机会,做人流而大出血……

  那时的他们才十几二十,那时的他们不懂什么是责任,那时的他们只是用一腔热血义无反顾的向往爱情。

  每个人的.青春时代,除了轰轰烈烈纯洁的爱情,还有不可替代珍贵的友情。

  友情是怎么样的呢,有那种相见如初的soulmate,亦有不打不相识的死对头……但最后的最后经过时间的流逝,等再遇见脸上依旧洋溢曾经最熟悉的笑容,无关身份无关利益,而是美好的、珍贵的、透明的友情。

  电影中一群“狐朋狗友”的再重逢,是在女主角的订婚宴上,而新郎却不是男主角。当中的曲曲折折再提是伤,男主角从美国回来,一步一步走向那个刻在自己骨子里而将要属于别人的女人,他努力面带笑容,却见她红了眼眶……

  把伤感稍放在一旁,这时候吵气氛的自然是那些兄弟,友情似乎总能治愈心中的伤痕。

  最后重点,放在女主角的婚礼上,她曾经说,想要在教堂中举办这一生只有一次的仪式,男主角答应了,可现在站在她身边的却不是他。

  他坐在下面,西装革履。

  在新娘即将回答“我愿意”时,却响起熟悉的旋律,是那时口风琴独奏的“同桌的你”。

  突兀的音乐在教堂中回响,机器在岁月流逝中老化,带着嘈杂的作响。

  啊——抢婚!

  当时的我这样想着,不出意料,林一带着周小栀奔跑,有一段插曲是5分钟,21分钟,13分钟,14分钟。代表了,女主角特意留下的布局最后男主角道出。

  而当中更让我感动的是一旁的大学伙伴在林一大喊声“兄弟们”后蜂拥而上,为自己的兄弟的爱情铺路。

  有点羡慕,这样的友情。我想我没机会上大学,而是直接踏入社会,这样的友情我是不是能体会到呢。

  不过还好,那天晚上,还有四个人不顾形象的和我一起卖疯。

  回到电影,画面一切,出现了及其反差的一幕,林一并没有抢婚,他听着周小栀缓缓说出我愿意却没有任何动作。

  这样的落差让我愣住,不停抱怨这反转太大无以接受。

  其实原以为,《同桌的你》会是叙述男男女女在校园中一段青葱岁月。却没想到它浓缩的是一代人的青春回忆。

  回忆总是比现实美好,而我们却输给了现实,我们谁也不欠谁。

  《同桌的你》观后感 篇2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一首满含着沧桑的古老童谣,从身边射过的投影仪强光,带我们走进了这首属于青春、成长的歌里。

  故事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初中生男主角林一喜欢转学生的女主角周小栀,千般保护她,不让别人欺负她。上了高中,因为小栀担心林一的安全,在游行的人群中找到了林一,他们就这样在人群中紧紧握住了双手,命运就这样开始。

  为了刺激林一,小栀以考上同样的大学为前提交往的理由,令林一奋发图强,最终考到了厦门大学,军训期间,也以得到标兵为前提刺激林一认真军训。这一路上,周小栀帮助林一的太多太多,帮助他的成长,尽量让他再青春里不留悔,但是,最终换来的结果却永远不是你想要的。

  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烂漫的,它超出了你想象中的好,但,它也超出了你想象中的难堪。在大学里,小栀为了让林一懂得珍惜,把他们恋爱限制时间为每天14分钟。为了让林一发奋图强,小栀不仅刺激他通过了英语4级,而且还申请通过了美国托福。小栀为他的成长付出了太多,但一次一次收获了失望。人总归要在跌跌撞撞中成长。小栀把自己的第一次给了林一却意外怀孕,林一却以一句“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来彻底破碎小栀保护自己的小生命决心。你可以说他还不懂得责任两个字,也可以说他只会逃避,但是一个20岁出头的男孩子,确实不懂得应该要怎么办。

  在非典时期,小栀不顾一切只为救出关在病房里的林一,尽管最后被记过处分也不在乎。一个人付出太多也会累,即使心不累人也累。10年后,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小栀得来的答复却是林一的10年前“即使你不来美国,我还是会去,因为,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你,我也不再是原来那个我”,看到这一幕,小栀和林一哭得特别厉害,我的.眼角也瞬间滴下了一大串泪珠,一句大家都改变了大家都回不去了来作为他们青春的句号,他们感情的结局,他们的感情在我看来,结束得太仓促但是却又好像注定如此了。

  在电影的最后,小栀在教堂进行了婚礼,林一牵着小栀的手逃婚了,在一帮好友的帮忙下,就像10年前的那场非典,小栀带着林一逃离隔离所,在一帮好友的帮助下。我们想象中的结局也是这样。但是,周小栀的一句我愿意把林一把我们都拉回了现实,其实这只是林一的想象,仅仅是在他的脑海存在过而已。别人都说他懦弱,没有勇气,但是,我觉得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因为我们都长大了,会考虑后果会想着远方而不是像懵懂少年时做事只是冲动不顾一切后果,人长大了终究是要学会面对残酷的现实,面对你不想面对的真实。也有人说,小栀穿的是布鞋,在等待着林一带着他逃离婚礼现场,只是林一却一直没有行动。或许这就是长大了的林一,在美国的十年辛苦打拼,他知道的世界的现实,他被生活压得太重,以至于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能力带她走了,所以只留给她能够幸福的祝福。希望新郎官尽管不是他,她以后的生活也会衣食无忧。

  同桌的你,如今是否安好,才是我们一直惦记的回忆,才是我们一直想要的幸福。同桌的你,你是否还会时不时想起曾经同桌的我。

  《同桌的你》观后感 篇3

  谢谢你让我在最美好的年华里遇见你。 TO-----刘同 看完《同桌的你》时导演无意中说你看了那么多遍在后台人会忍不住泪奔,也许是太易于被感动,也许是有相同的经历,也许是被他们的青春记事戳中埋藏在内心已久的情感,我知道,你也是一个心思缜密情感细腻的人。与此同时我也哭的稀里哗啦,或许 有人说我矫情,但没如此经历的人怎能完全体味其中的各别滋味?我不能说我对这部电影多有见地,只能说一下自己观影感受。《同桌的你》或许很多人看完都觉得对他们的结局感到惋惜,但除了这个结局还会有更完美的吗?

  每个人都会有自卑心理,尤其是在自己爱的人面前,更会觉得自己很渺小。故事里他们的爱情最后不是败给了现实,而是败给了信任和勇气。林一这个角色给人的感觉就是不成熟,就想龚格尔说的,林一这个角色是有缺陷的',但我认为这缺陷却是整个故事发展的一个关键点,没缺陷怎会有遗憾,又怎会叫做青春?同时,他的缺陷正是现在的我们所共同拥有的缺陷,然而他对爱情的执着,对周小栀真真切切的爱和为她的付出又怎会让人不感动、向往和敬佩的呢?

  最能引起我共鸣的地方就是故事里聚餐和参加婚礼酒席的现场,听见同学们在会堂里的笑声时我哭的最惨烈,也许是我太怀旧,总是活在回忆里,也许是我怕那些我在乎的人在经过时间的沉淀后慢慢形同陌路。

  也许有些情感不易于表达出来,但行为已经说明了一切。最后周小栀的幻想,已充分表明了她对林一所有的爱,看完之后无不让人对林一感到无奈,让周小栀多次充满幻想又多次得到的是失望,甚至是最后的绝望。原来,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同样,林一也因自己一事无成而误认为安心的祝福她才能让她得到最大的幸福,但他不知道,小栀的幸福来源于他自己。结局可以说是最完美的,出乎意料也在意料之中,没有过多的粉饰,没有过多的言语,最终归于平静归于现实。

  我想,这部影片不仅仅是让我们怀念一下自己的青春,怀念一下自己青春时期的疯狂,也深深地告诉我们,不管在爱情里还是生活中,只要你再坚持一下,多给自己一点勇气,多相信自己,多信任对方,结局或许就会不一样。

  看完以后想到了我的爱情,或许是我太不懂得珍惜,也或许是我太过于珍惜 。有时候分开不是不爱,而是爱,才分开。

  在爱情里,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也许是我们把对方想象得太过于完美,贬低了自己,从而没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跟彼此在一起,最终失去了自己最想要也最奢望的爱情。三年,我以他知道或不知道的方式爱了他整整三年,这三年里我失望过,低落过,但从未放弃过,但就在得到自己渴求的幸福时我却放弃了,不是不爱,是太爱而没勇气再去爱。

  青春里,总会有一个人成为心里的一道伤疤,始终无法痊愈。所幸,这一季疯长的青春,我来过,也爱过,虽然满身伤痛,却也无比珍惜。

  谢谢郭帆导演,谢谢同哥谢谢《同桌的你》,让我有机会回味曾经,看清自己。

  《同桌的你》观后感 篇4

  今天我和哥哥,去看了电影《同桌的你》。也许是正在上学缘故,电影中的桥段有很多感同身受的地方,有欢笑,有泪水,致那些年我们最好的青春,也致那个唯一的帮我削过铅笔,刻过我的橡皮,给我传过纸条,也打过我小报告独一无二的同桌的你。

  《同桌的你》讲述了一对相伴走过学生时代的同桌。从初中时代二人成为同桌,而后一起经历高中、大学,随着时间的流逝,青涩的相互喜欢进化为浓烈的海誓山盟。而甜蜜的情感也不会一帆风顺,随着时间推移总是会让很多曾经美好的梦想成为泡影。当相爱的两人天各一方,爱情是否会被现实打败?十年后的重逢却是在女孩的婚宴。

  在影片中,故事里的事件与事件之间没有太大关联,前一秒中还处于手术的生死时刻,下一秒立刻烟消云散。影片中的每个桥段都让我们忆起曾经我们的学生时代,前一天还在吵架,第二天却开始讨论每天能当几分钟的男女朋友。这种单纯在我看来透漏着那么一点儿诗意。

  从电影《那些年》到《致青春》再到现在的《同桌的你》,不知道还有多少荷尔蒙喷满荧幕,又有多少眼泪浸湿纸巾,但哭过之后几番感慨我们的生活依然要继续,有条不紊。男主角摆在讲桌旁的座位,或许你犯错时也被罚坐过;女主角爬到三楼砸破玻璃让男主角逃出隔离楼,或许你也明知是错却义无反顾过;你或许没有遇到和兄弟一起追的'女孩,没有遇到过青梅竹马至成年的发小,但你总会有一位同桌,帮你削过铅笔,也刻过你的橡皮,给你传过纸条,也打过你的小报告。

  在这个青春题材已然泛滥的市场,能有这样一部作品哼着我熟悉的曲调、讲述着我们似曾相识经历过的年少,其中真的会有一些镜头毫无防备的戳中我的泪腺,照进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猝不及防。

  在影片当中也留意了一下,《同桌的你》延续的还有一大部分怀旧情结,但可喜的是它甩掉了一些惯有的简单粗暴的怀旧手法,抛弃了单纯以经典歌曲和粗糙玩具的画面来唤醒观众回忆的手段,转而以恋爱这种更加浪漫的方式加以演绎。虽然主演和林更新坐在一起时感觉完全不是一个画风,但却毫无违和感,就这么将一整段80后的青春呈现在我们面前。

  周小栀和林一的爱情从开始到结束都顺遂的好像林一在片头中吹嘘的美国生活一样,只是在结尾处骤然变了调,更让我们感慨也许大部分的青春和回忆都是以遗憾收尾,回不去的最美时光和那个说了再见的同桌的你。

  影片的最后,周小栀选择了一个被刻意安排的平庸之辈,她的内心从没忘记过林一,两人却再也回不去了。无法像是《中国合伙人》里程冬青和初恋平静的相逢,或是《那些年》里沈佳宜和柯景腾相视的微笑,好像只有心痛的分离才能祭奠我们逝去的青春,似乎在告诉我们无论青春曾经有多么的刻骨,如今只有沉默无奈。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会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老师们都已想不起猜不出问题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当影片的最后音乐再次响起,电影已落下帷幕,而青春也在那么多年中一晃而过,都说遗憾也是一种美,可我却觉得,当我们在感慨电影中人物的结局时,也应该思考的是,我们不应让青春输给现实,人生和回忆不需要那么多遗憾,珍惜眼前拥有,错过的真的就不能再重来。

  《同桌的你》观后感 篇5

  " 电影《同桌的你》源自那首久远的校园民谣,高晓松也参与了监制。不过,你要是认为这就是部浅显青春纯爱电影的话,就一定不会看到背后蕴含的深意和真相。

  你可以简单将两个相爱人的分离归结为造化弄人、缘分交错,但本质上这就是个怯懦的借口。抽离出那些我们80后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元素,高考、军训、四级考试、非典、留学,这个故事的根底上其实是一个女孩用最宝贵的青春、真情陪伴一个男孩漫长、不给力的成长。

  同龄男孩比女孩晚熟得多,这是《那些年》告诉我们的一个定论。但其实,男性也不必然比女孩更勇敢、更无畏,相反在面临考验时可能更胆小、更怯懦。

  小栀对林一说,以后我就叫你“哥哥”。当一个女孩把自己的男朋友叫“哥哥”的时候,这里面饱含多少不明就里的托付,信赖这个男人会在任何紧要关头给她兄长般的保护和依靠。那个时候的'林一自然不会懂得。

  他为她打架,比拼喝牛奶……他给她的都是一些自以为是男子汉的幼稚保护,但在每一次大是大非面前他都露了怯,小栀把自己第一次交付给他意外怀孕时,他脱口而出的第一句是“我们该怎么办”?他陪着小栀去非正规医院堕胎大出血,小栀父亲让他滚,他就真滚了,没去医院看一眼。小栀问他,如果再有一次机会选择,会不会留下我们的孩子?他说,过去的事不要提了,我保证不会再发生这种事情。小栀问他,我不去美国你还去不,他说“你去哪儿我去哪儿”,然而最终的答案是我还会去。

  一个女人判断一个男人是否可以托付终身,不要看那些平日里温柔体贴的“小好”,而要看涉及你切身利益时他的那些抉择,才是经得起考验的“大好”。

  非典的时候,林一被隔离了,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被送走。生死攸关的时候,小栀原谅了林一,在深夜里爬上高高的梯子,用小小身躯里积聚的爱情力量敲碎了隔离室的窗户玻璃,伸出手让林一跟她走……

  到底是谁在庇护谁?瘦弱娇小的小栀一直在庇护高大威猛的林一,考大学,过四级,留学,把他送上了一步步人生辉煌的阶梯。

  有时候,女人对男人的爱近乎母亲对幼子的爱,包容他所有的幼稚、怯弱、不担当,如贝蚌孕育珍珠,爱起来都是生疼生疼的。

  这个电影最精彩的地方,就在于它展示了梦想的虚妄和生活的真相,那些看起来光鲜靓丽的生活表面有着截然相反的里子,他放弃了小栀并没换来想象的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换来的不过是一份真挚感情的破碎和两个人都找不到真爱的凑合婚姻。

  一纸请柬,让两人十年重逢。感情,在两个人闪躲悲切的眼神中,清晰地存在。十年,小栀还爱着林一,林一也还爱着小栀,但是没有承担和归宿的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就算,爱,一百年、一万年不熄灭,对双方都没有意义,只能化作那句再也说不出别的话的“你还好吗”。

  教堂里,小栀穿着洁白的婚纱,站在新郎身旁等待新婚的誓言,林一想要抢回自己失去十年的女孩,可那只是一闪念,最后小栀那句迟疑的“我愿意”将我们拉回了现实。最后一次,他还是怯懦了,与自己深爱的女孩失之交臂。

  一个女孩等了十年,等不来一个男孩的真正成长,你也确实可以说这是命运的安排。

  《同桌的你》观后感 篇6

  下午拍完节目回到单位,已经很累了,吃过晚饭应朋友之约,去电影院看《同桌的你》,便换下军装赶到电影院,影片已开始四分钟,匆忙入座······回来时去“大润发”买了一瓶干红,到宿舍打开笔记本,下指如有鬼的敲打着键盘,整理下这段文字。

  影片把我带到了中学的那段时光,回到了追梦的年代。

  一个女孩,我觉得她很漂亮,她的外表吸引了我,于是我开始追求我心中的“白雪公主”,当然写信是必须的,到底写了多少信写了什么,我已记得不是很清楚了,过去了这么多年,该忘的和不该忘的都已经忘的差不多了,但是教学楼五楼的阳台在我的记忆里依然是那么清晰,在一个男孩的心里写下了一段伤心的故事,在他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她拒绝了那个男孩的追求,被人拒绝的滋味是很难受的,尤其是被自己心爱的女孩拒绝了三年,有同学安慰我说残缺的美其实也很美,何必徘徊在痛苦中挥霍自己的时间呢?

  不要以为我是一个玩世不恭的人,恰恰相反,我觉得自己很多时候都是不太切合实际的,甚至到了有点可笑的地步。你能相信,一个男孩被一个女孩挫伤后,也许尽快另找一个是恢复心理平衡的最好办法,周围就有人这样做了,可我没有,以后也不会这样去做。我想到的只是等待,等待着如果将来有一天我所挚爱的那个女孩找到了她理想的归宿,我就转身默默走开,一心去干我所唯一能寄托自己的事业。

  我很清楚,这种等待对我来说也许终将意味着一种漫长到终生的流放,可我愿意。如果一种真正的感情终被证明在我心中真实地存在过,我也就死而无憾。这就是我的理想主义,即使最终碰得头破血流,我也不悔。

  高中快要毕业了,老师问我想考哪所大学,我没有直接告诉他,因为当时的成绩无法保证我能顺利的`实现自己的承诺,于是把它写进了自己的笔记本了,现在打开笔记本仍然不失原味的挂在那里。实现自己写下的梦想是每一个有志学子必须完成的使命,即使攻城拔寨,粉身碎骨也要向生命高地发起冲锋。那时的我很单纯,以为只有考上大学才是跳出“农门”的唯一机会,于是每天五点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就连中秋节的晚上我还在路灯下背政治题,每次考试的失落只有到操场上一圈一圈的奔跑才能得到释放,我相信我的朋友们和我有同样的感受,无形的压力压的我们好累,好累。

  毕业了,我未能如愿,被扫进了一所二流大学,准确的说还算不上二流,仅仅是因为我对它寄予的情感,我也知道很多人都像我一样在这样一个有着临界意义的年龄段会一下子发现自己的生活中有着那么多的缺憾。实际上,只要想想自己这二十多年的生活轨迹为什么只能这样,而不能那般,就会突然心里空空落落地为自己哪怕是再顺利的生活,因为未知总是充满诱惑的美丽。

  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为什么一个人有时明明意识到自己在做了某件事后会后悔终生,甚至有时明明知道会有怎样一种相反的结果,可是他仍然固执地走向悲剧,走向悔恨?什么都不用再说了,沉默吧!二十多岁不是忘却,我还会幸福地哭泣着,为一切不会过去的记忆;二十多岁不是缠绵,我更会忧伤地微笑着,为一切都会到来的明天。

  《同桌的你》观后感 篇7

  十年前的你在哪里在做什么周围的人是怎样样的呢?是无忧无虑带着天真的眼睛看世界,还是步入少年的时代充满憧憬,甚至已踏入社会迎风向上?

  林一,也就是故事中的男主角,十年前的某一天他遇见了那个将来十年都在他生命中徘徊的女生,她是周小栀。

  一段感情的开始原因之一就是避免不了的眼缘,直白的我们称之为:一见钟情。

  而校园中避免不了的是幼稚的欺负,但它似乎隐隐促成了故事的开始。

  她被欺负,他为她出头,一次又一次,脸上越加明显的伤痕在我们当时看来有些搞笑,却正好反映了那时青涩的感情。喜欢你,就帮你打架。

  感情是互相的。

  在电影中,林一为了周小栀打架哪怕被打的头破血流,演奏同桌的你用唯一会使的乐器转班到她的班级哪怕他的文科加起来不到60,好好学习从最底层而考到厦大,军训时拿到标兵……周小栀为了林一放下北大,放下去美国的机会,做人流而大出血……

  那时的他们才十几二十,那时的他们不懂什么是职责,那时的他们只是用一腔热血义无反顾的向往感情。

  每个人的青春时代,除了轰轰烈烈纯洁的感情,还有不可替代珍贵的友情。

  友情是怎样样的呢,有那种相见如初的soulmate,亦有不打不相识的死对头……但最后的最后经过时间的流逝,等再遇见脸上依旧洋溢以前最熟悉的笑容,无关身份无关利益,而是完美的、珍贵的、透明的友情。

  电影中一群狐朋狗友的再重逢,是在女主角的订婚宴上,而新郎却不是男主角。当中的曲曲折折再提是伤,男主角从美国回来,一步一步走向那个刻在自己骨子里而将要属于别人的女人,他努力面带笑容,却见她红了眼眶……

  把伤感稍放在一旁,这时候吵气氛的'自然是那些兄弟,友情似乎总能治愈心中的伤痕。

  最后重点,放在女主角的婚礼上,她以前说,想要在教堂中举办这一生只有一次的仪式,男主角答应了,可此刻站在她身边的却不是他。

  他坐在下面,西装革履。

  在新娘即将回答我愿意时,却响起熟悉的旋律,是那时口风琴独奏的同桌的你。

  突兀的音乐在教堂中回响,机器在岁月流逝中老化,带着嘈杂的作响。

  啊——抢婚!

  当时的我这样想着,不出意料,林一带着周小栀奔跑,有一段插曲是5分钟,21分钟,13分钟,14分钟。代表了5211314,女主角特意留下的布局最后男主角道出。

  而当中更让我感动的是一旁的大学伙伴在林一大喊声兄弟们后蜂拥而上,为自己的兄弟的感情铺路。

  有点羡慕,这样的友情。我想我没机会上大学,而是直接踏入社会,这样的友情我是不是能体会到呢。

  但是还好,那天晚上,还有四个人不顾形象的和我一齐卖疯。

  回到电影,画面一切,出现了及其反差的一幕,林一并没有抢婚,他听着周小栀缓缓说出我愿意却没有任何动作。

  这样的落差让我愣住,不停抱怨这反转太大无以理解。

  其实原以为,《同桌的你》会是叙述男男女女在校园中一段青葱岁月。却没想到它浓缩的是一代人的青春回忆。

  回忆总是比现实完美,而我们却输给了现实,我们谁也不欠谁。

  《同桌的你》观后感 篇8

  如果一部电影为了显得有故事而制造故事,那该有多恶心?《同桌的你》直接戳破了“本故事纯属虚构”的底线,以一种近乎强扭的方式生产了一只表面上看起来光鲜水嫩的瓜,但很显然,这只瓜并不甜。

  主要还是故事。如果你经历过初恋或者任何真正的感情,你在观看《同桌的你》时,就会感觉到一股深深的扯淡感在四周飘荡。这部由高晓松监制并参与编剧的电影,即便影片不那么三番两次的使用《同桌的你》作为配乐,也还是会带有浓重的高晓松风格。这种风格和他的网络脱口秀《晓说》一样——看起来很像那么回事,但实际上又并非那么回事。

  《同桌的你》讲述的所谓感情故事,不接地气也就算了,反正国内很多感情片都不怎样接地气,不缺它一个。但不接地气却还硬生生地要制造一些“戏剧化效果”以博取观众的一丝“情感共鸣”或“观影享受”,表现得又如同初级商业微电影一样的水平,就未免太敷衍了事了。影片的叙事方式本身就有些过于追求风格,时空交叉的叙事并没制造个性令人惊叹的效果,反而给人一种“没本事偏要耍得很花”的轻佻感。而故事的过于追求“戏剧化”,以及试图表现“现实对感情、青春的打磨”,都让电影显得异常别扭。好比强扭的瓜一样,影片男女主角的感情缺乏真实与自然,故事的发展缺乏逻辑与说服力,结尾不仅仅没有给人一种感情或三观上的振奋,反而用一个狗血剧情带来一个不知悲喜的结局。

  一对有着近十年感情的情侣在应对所谓现实的时候,分开十年,最终没能在一齐——这对情侣特么到底有没有感情?没有感情为什么愿意放下优质大学,为什么愿意忍痛打胎,为什么愿意非典中奔跑,为什么愿意轻易放下奔赴美国,为什么愿意为到达女孩要求而拼命努力,为什么愿意吃醋而大打出手,为什么愿意在美国忍辱负重,为什么就不愿意回到国内,为什么两个人就那么轻易地被“即将上市”的所谓现实所打败?难道这就是创作者所理解的感情或者现实?

  你有时间幻想抢婚,有时间想象美国街区,怎样就没有时间争取在一齐?能被现实击垮的感情本身就不是感情,能够轻易击垮感情的现实也不是现实。《同桌的`你》试图传递某种看似正确的观念或情感,但又并不具备一个完整且具有说服力的故事,值得勉强地制造一些故事佐料,加在影片当中。于是,我们看到的这部试图勾起某些青春、校园、感情等共鸣的电影,被生硬的扭成了一个带着做作带着夸张带着莫名其妙的奇葩。

  并非鸡蛋挑骨头,也并非对高老师不敬,只是作为一个普通观众,真的很期望能在影院里重温一些旧梦,收获一些共鸣,引起某些思考。但《同桌的你》并没有像老狼演绎的歌曲那般具备触人心弦的魔力,尽管影片在表现校园生活方面的确充满了趣味和怀旧感,但最基本的故事没有讲好,再华丽的回忆,也难免不够给力。电影不能当MV看,不能当段子看,更不能当歌曲听,真诚而实在地把故事讲好,说不定真会比歌曲还经典。电影更多的是给观众看的,所以,不要太投机,不要太勉强,不要太自恋。如此,才有可能在以后的某个时间里,会有人想起,会有人惦记,那个同桌的你。

  《同桌的你》观后感 篇9

  这天我和哥哥,去看了电影《同桌的你》。也许是正在上学缘故,电影中的桥段有很多感同身受的地方,有欢笑,有泪水,致那些年我们最好的青春,也致那个唯一的帮我削过铅笔,刻过我的橡皮,给我传过纸条,也打过我小报告独一无二的同桌的你。

  《同桌的你》讲述了一对相伴走过学生时代的同桌。从初中时代二人成为同桌,而后一齐经历高中、大学,随着时间的流逝,青涩的相互喜欢进化为浓烈的海誓山盟。而甜蜜的情感也不会一帆风顺,随着时间推移总是会让很多以前完美的梦想成为泡影。当相爱的两人天各一方,感情是否会被现实打败?十年后的重逢却是在女孩的婚宴。

  在影片中,故事里的事件与事件之间没有太大关联,前一秒中还处于手术的生死时刻,下一秒立刻烟消云散。影片中的每个桥段都让我们忆起以前我们的学生时代,前一天还在吵架,第二天却开始讨论每一天能当几分钟的男女朋友。这种单纯在我看来透漏着那么一点儿诗意。

  从电影《那些年》到《致青春》再到此刻的《同桌的你》,不明白还有多少荷尔蒙喷满荧幕,又有多少眼泪浸湿纸巾,但哭过之后几番感慨我们的生活依然要继续,有条不紊。男主角摆在讲桌旁的座位,或许你犯错时也被罚坐过;女主角爬到三楼砸破玻璃让男主角逃出隔离楼,或许你也明知是错却义无反顾过;你或许没有遇到和兄弟一齐追的女孩,没有遇到过青梅竹马至成年的发小,但你总会有一位同桌,帮你削过铅笔,也刻过你的橡皮,给你传过纸条,也打过你的小报告。

  在这个青春题材已然泛滥的市场,能有这样一部作品哼着我熟悉的曲调、讲述着我们似曾相识经历过的年少,其中真的会有一些镜头毫无防备的戳中我的泪腺,照进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猝不及防。

  在影片当中也留意了一下,《同桌的你》延续的还有一大部分怀旧情结,但可喜的是它甩掉了一些惯有的简单粗暴的怀旧手法,抛弃了单纯以经典歌曲和粗糙玩具的画面来唤醒观众回忆的手段,转而以恋爱这种更加浪漫的'方式加以演绎。虽然主演周冬雨和林更新坐在一齐时感觉完全不是一个画风,但却毫无违和感,就这么将一整段80后的青春呈此刻我们面前。

  周小栀和林一的感情从开始到结束都顺遂的好像林一在片头中吹嘘的美国生活一样,只是在结尾处骤然变了调,更让我们感慨也许大部分的青春和回忆都是以遗憾收尾,回不去的最美时光和那个说了再见的同桌的你。

  影片的最后,周小栀选取了一个被刻意安排的平庸之辈,她的内心从没忘记过林一,两人却再也回不去了。无法像是《中国合伙人》里程冬青和初恋平静的相逢,或是《那些年》里沈佳宜和柯景腾相视的微笑,好像只有心痛的分离才能祭奠我们逝去的青春,似乎在告诉我们无论青春以前有多么的刻骨,如今只有沉默无奈。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日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会惦记以前最爱哭的你老师们都已想不起猜不出问题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当影片的最后音乐再次响起,电影已落下帷幕,而青春也在那么多年中一晃而过,都说遗憾也是一种美,可我却觉得,当我们在感慨电影中人物的结局时,也就应思考的是,我们不应让青春输给现实,人生和回忆不需要那么多遗憾,珍惜眼前拥有,错过的真的就不能再重来。

【《同桌的你》观后感】相关文章:

曾同桌的你03-13

同桌的你作文700字01-13

同桌的你作文600字02-09

同桌的你作文700字02-10

同桌的你记叙文05-04

《同桌的你》观后感范文06-08

电影同桌的你观后感04-10

同桌的你作文600字[荐]09-09

精选你的同桌作文300字3篇03-27